《賽德克.巴萊》的首映會造成了盛大轟動,這不只是票房與文化大事,同時也標誌著國人的歷史觀的轉折點。二十多年來,臺灣民主的特殊發展讓許多人把歷史簡化成外省人迫害本省人的二二八,這部電影的出現提醒了我們:日本人的殖民統治絕對不是像獨派人士所說的那麼美好,原住民的苦難也是我們的集體記憶之一!


     日本是霧社事件的加害國,當然也應該面對這段過去。然而,現在就可以預測的是,這部片子大概無法在那裡上映。德國人在兩年前拍了一部以南京大屠殺為背景的《拉貝日記》,裡面描述身為納粹黨員的拉貝(John Rabe)如何奮勇拯救二十萬人的真實故事。這部表彰「東方辛德勒」的電影在日本卻落到毫無院線願意放映的窘境。


     日本人對於二戰暴行向來都採取鴕鳥策略。今年二月間,東京出現了當年以三十萬中國人作活體實驗的七三一部隊留下的遺骸,《經濟學人》注意到日本媒體竟然幾乎全部噤聲不談。相較之下,同是二次大戰侵略國的德國則是早就誠心悔悟,他們的政界高層不時在各種場合表達對納粹罪行的不齒(布蘭德總理在華沙下跪是其中著例),各地也建立了大大小小的紀念碑,特別是在首都。


    不久前,我在柏林待了一個月,即使關心德國歷史已逾三十年,此行還是令人震撼。德國人在黨衛軍與蓋世太保總部遺址設置了「恐怖地形圖」,除了露天展區之外,還有新蓋的專館,所有說明均有德英對照。值得一提的是,為了招徠訪客,這個博物館不收門票。專館在我去的時候正在舉辦殺人魔艾希曼在以色列受審的紀錄展,館方甚至為此在各公車站作廣告。訪客之中不乏外國觀光客,透過這樣的參觀,他們能夠看清德國人不是只會建造浪漫的新天鵝宮而已。


    就在我去當時,德國歷史博物館剛好也在展示納粹時代的警察體系。負責導覽的主辦人親自為訪客解說當時的警察都成了邪惡政權的走狗鷹犬。他還特別指出多數兇手在戰後得以逍遙法外的荒謬結局,知道德國歷史的人對此當然不會陌生。德國人原來也企圖遮掩那段不光彩的歷史,但是六○年代以後的社會發展,終究還是讓他們慢慢意識到痛改前非的重要性。


     德國人在回憶第三帝國暴行方面的努力稱得上是永無止境。就拿德國技術博物館來說吧,裡面展示了各種老火車頭,最引我注意的卻是一節當年載運猶太人前往集中營的車廂。當訪客走到飛機展區時,他們又能獲悉納粹驅使奴工建造飛機的苦難史。就在我停留柏林的期間裡,電視上每隔幾天就可以看到報導納粹的紀錄片,甚至我住處附近的街道名牌上都豎起一小塊白板:「猶太人自一九四二年二月十七日起不得購買報章雜誌。」


     日本人在可見的將來應該不會調整他們的歷史觀,但是,我們卻可以學習德國人那種勇於面對真理的態度。呂秀蓮在《馬關條約》簽定百年紀念時,在日本公開表示感謝日本占領臺灣,對於大多數的國人來說,《賽德克.巴萊》已經指出了另一個思考的方向。

作者【黃瑞明】(靜宜大學法律學系教授)


引用來源2011-09-08中國時報

http://news.chinatimes.com/forum/11051401/112011090800009.html"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Xhing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