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台灣創下逾五億台幣票房紀錄的《海角七號》廿日晚間在倫敦首映,全場坐無虛席。台灣導演魏德聖本土隨和誠懇的態度,更廣泛贏得各界好感。
這麼多觀眾於演出後仍留在座位上,出席會後座談會,在倫敦各式藝文活動中,相當罕見。一般而言,能有三成到五成留下,就算不錯了。
魏德聖原本擔心《海角七號》的中、台、日三種不同語文層次交錯,可能會影響外國觀眾對影片的欣賞。但這在首映會上,幾乎不成問題。
一名英國觀眾在座談會上,起立發言,對魏德聖表示「恭喜」,「因為這部電影裡散發出的幽默,顯然沒有國界的隔閡。」
不過,東西方對愛情還是有些文化差異。電影散場後,多名不同國籍的外國觀眾則不約而同的表示,「不能了解影片裡的愛情為什麼那麼壓抑」,「那個寫信給台灣女孩的日本老師,如果真的那麼愛那個女孩,為什麼要離開她呢?」「就算那是個不得已的年代,日本戰敗了,他也不必偷偷離開,不告而別呀!」
但基本上,現場觀眾均十分肯定《海角七號》,給予魏德聖和這部台灣電影,許多掌聲,並表示高度期待觀看魏德聖以台灣霧社事件為背景的影片《賽德克巴萊》。
稍早,在首映會前,魏德聖在與華文媒體舉行的記者會中坦承,自己因為非電影科班出身,不懂以符號主導故事,拍片時反而沒有包袱。他說,《海角七號》大賣,是無心插柳,「我問自己,我成功了嗎?」「但應該是《海角七號》成功了,我自己想做的還沒做。」魏德聖想做的正是他早在五年前就完成的劇本《賽德克巴萊》。
現場的中國媒體則詢問魏德聖,若有中國人願意投資他拍片,他會接受嗎?剛結束北京之行的魏德聖表示,為《海角七號》到中國宣傳前,他「會害怕」。但結果發現,中國媒體其實「沒那麼誇張」,相當友善,他不排斥任何可以籌集資金拍片的機會。
中國時報 江靜玲/倫敦
引用新聞來源連結:
新聞來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