棒球經典賽又打輸中國隊後,全台如喪考妣,政府也誓言要振興棒運。

     不過,幾年前,世足賽踢得正熱,南韓如黑馬竄出,全球矚目,全台灣人眼紅。當時,政府也說要發展足運,總統甚至還異想天開,說要選三十童男赴巴西「取經」。

     我們的官員像電視名嘴,嘴皮子老跟著新聞節拍「運動」。振興棒運,恐怕也只是說說而已。而且,以國人對體育之輕忽,政府即使有心振興,台灣也缺乏發展運動的土壤。

     《親愛的安德烈》裡,第三封信尾,龍應台在德國的兒子寫道:「我得走了,因為練球的時間到了。不是我自己踢,每個星期六是我當教練,你不要笑,MM,這群孩子足球員,我從他們四歲開始教,現在六歲了…。」

     反向推論,安德烈可能也是四歲開始踢足球,隨著年齡增加,球技進步,由不同等級的義務教練教。

     現在讀大學的安德烈一方面教幼稚園小孩踢足球,另一方面則接受「邦隊」甚至「國家隊」球員的指導「玩」球。

     運動,在德國是生活、社交,就像吃飯、上教堂一樣,每個人都有可「玩」一輩子的運動。學童一天的運動時間絕對遠超過坐在教室的時數。

     反觀台灣,小孩小學時,我參加「親師座談會」時說:「小學生一周兩、三堂體育課怎麼夠?不能每天有體育課嗎?」結果哄堂大笑。國中時,一周兩堂體育課一天連著上,理由是「方便教學」。

     我們的教育號稱「德智體群美」五育並重,其實卻未脫科舉,智育獨尊。家長只在乎小孩腦袋裝多少,不管運動有多好。

     這樣一個不愛運動的社會,竟然會對奧運奪金不力、棒球經典賽輸贏耿耿於懷,實在令人意外。不打棒球,也不讓小孩打棒球的人,怎會在乎台灣棒運興衰呢?

     後來我懂了,原來我們關心的是國家尊嚴,大家是把棒球當戰爭打,紅葉、金龍、七虎、華興…都是部隊番號,球員只是在當兵。台灣人寧可自己納稅,讓別人拿槍。

     所以台灣要振興棒運,不必在小學、中學教棒球,組球隊,也不需要到處有球場。只要選精兵數百,入營苦訓即可。

     可是,就算振興成功,中華隊重新抬頭;球員變壯,國民越胖,這又有什麼意義呢?

作者:莊佩璋  原文來源出處:中時體育

http://sports.chinatimes.com/2007Cti/2007Cti-News/Inc/2007cti-news-Sport-inc/Sport-Content/0,4752,11051203+112009031500248,00.html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Xhing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